社交网络

每天下班回家,总是习惯性的打开人人网。最近发现,我的人人首页上,新鲜事越来越少。以前要往下翻十几屏,才看得完。如今还没翻屏,就发现最底下的新鲜事,是昨天看过的。而且在这条旧新鲜事以上,有很多是广告网站发布的广告新鲜事。看来,社交网站的新鲜劲头不再了,难怪有观察家预言Facebook将在8年消亡。Facebook 发明很多新概念,搞得网站开发人员都要学会它的那一套,要将自己的网站与它联系起来(Facebook Like、Facebook Comment、Open Graph等),不然似乎就传播不出去。于是,在它的用户里头,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假的。你要开发一个网站,启用Facebook特性,就得申请N多个Facebook账户进行测试。

Twitter似乎同样如此。尽管如此,可是新浪仍然建立了中国的Twitter,听说还没有盈利模式。今天有久未联系的高中同学,发来一个链接,告诉我她的新浪微博账号,于是我登录了久未登录的新浪微博,关注了她。这时突然发现,我关注的列表里,有一个“哈囉李敖”,还是通过认证了的。我想不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关注过他,但是我知道我从未看过他的微博更新,今天于是瞄了一眼,发现他最新的微博是2011-10-17发布的,看来,微博的新鲜劲头也不再了。

image

李敖

本来就知道他无所不敢骂,看了他几篇微博,又更加深了这个印象。经常看到有人对他质疑,你为什么只骂国民党,不骂共产党,不是偏心吗?原来,他也骂共产党,只是一般人无从知晓,原因是没有网站吃得消。

image

当然,他在微博中骂马英九等,更不在话下。

但看到他对史蒂夫·乔布斯的评价时,我仍然被震了一下。他骂的对象如此广泛,连科技商界也涉及!

image

一路看下来,不得不说,他的微博,条条都非常具有启发性。也许是我的思维,被禁锢得太久了而少见多怪。

张绍纲

最近网上有很多对张绍纲的争议。我看过几期关于他的节目,觉得他主持得不错。受争议的是他的说话和点评方式,太不尊重弱者。关于这一点,的确可恨。即使你的点评是对的,但是不注意技巧,那可就错了。正负相抵,功德为零。相比点评的内容,点评技巧同样重要。对弱者,你咄咄逼人,不仅不能帮到他,反而加给他很严重的心理障碍,挡住了他前进的道路。

他曾点评某年轻选手,你沟通能力太差!他说这话时,隐含着他高高在上,意思是你得和我沟通,你得谦虚、善于倾听。但是呢,我因为高高在上,所以我不必倾听你,不必谦虚。为什么你张绍纲不先谦虚、不善于倾听呢?你面对的是年轻人,为什么不能宽容,让她表达完自己呢?为什么不给她鼓励呢?她来到你面前,就是在前进,对于前进,就是应该鼓励。即使她犯了错,请你宽容,因为只要是在前进,走点岔路,又算得了什么呢?

因为你的咄咄逼人,你的点评不仅没有帮到她,反而伤害了她;不仅没有帮助她前进,反而让她蒙受了难以去掉的阴影。这是非常可恶的。

交流技巧有多么重要,可以从下例中看出。李敖年轻穷困的时候,写信向胡适抱怨,胡适回信时,夹了1000元支票送给他解困。为了能让李敖能够接受这1000元,而且是没有心理障碍地接受这1000元,他在信中不嫌啰嗦地说,你送我许多珍贵的书籍,我从来没有谢绝,因此这给你赎回裤子的1000元钱你一定不要推辞。胡适对一个弱势的年轻人,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口吻,连帮助他时,都细心地考虑不要让他感到不好意思。这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
李敖也成为了一代大师,他对于年轻人,对于弱者,也是非常谦虚没有架子,更没有咄咄逼人。大陆有个穷困的记者,怀着忐忑的心情电话联系到李敖,不安地问是否可以对他做一个长期的电话专访。李敖客气地说,当然可以,我每天几点几点在家,你可以打电话来。在随后的电话访问中,李敖经常对他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。这位记者是没有什么名气的,不知道他现在混得怎么样了。我看过他电话访问李敖的书,从问的问题来看,并不如杨澜等有水平,可是李敖从来都是谦虚地接受访问,并经常鼓励和感谢他。

因此对待年轻人,对待弱者,就是应该鼓励、打气、欣赏。当然,李敖的狂狠、逼人,也是出了名的,但那都是针对名人、针对成功人士的。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。对于那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,李敖的狂、狠、不让人的表现,才能震住他们。所以对于张绍纲也是,你的咄咄逼人、一针见血的风格,请用在那些成功人士、那些有地位的老板身上。这些人承受得起,也需要这样的当头棒喝。

总的来说,对于年轻人,请鼓励、打气、欣赏。对于有权有钱有势者,请你再狠一点,再猛一点。

当然,对于年轻人,也请不要自甘为弱者,再碰到张绍纲这类不善的言辞,请站稳,并反唇相讥之。即使他说的是对的,你的确有待改进,但是,那又何妨?你勇敢地反击了,这就是最大的正确!前进的路上,走点弯路又怎样?弯路上的风景一点儿也不差。当哪天,你因为反击强者而得到的勇气和锐气,让你前进得更快时,你要记得,对待你后面的更年轻的人,你要谦逊,并且,要笑对他们给你的反击。